10月16日,《俄羅斯報》報道稱,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俄方主席、俄政府副總理茹科夫15日表示,在俄羅斯和中國貿易增長的同時,兩國應該考慮新的金融機制,而不是只利用美元進行結算,目前的時機是恰當之際。 茹科夫在俄羅斯政府金融科學院當天舉行的“俄中金融銀行體系改革經驗”國際研討會上發言時呼吁,俄中學者、金融家、銀行家應在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協助制訂兩國銀行業相互滲透的具體機制。他強調,“我們應該尋找新的模式,促進抵御金融市場的危機,保護國民經濟。”
對此,俄中經貿合作中心總裁薩納科耶夫強調,目前,俄中兩國在金融及銀行業的聯合,甚至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還重要,兩國應該為順應這一趨勢進行銀行體系的改革。而俄政府金融科學院金融市場研究所主任米爾金教授則認為,世界金融市場45%至50%的份額位于美國和英國,轉向用盧布和人民幣進行相互結算的可能性很小,雖然在長期前景中存在這一可能,建造新銀行體系的金融構架可能需要花費10到20年。但米爾金同時強調,“目前所有的銀行基礎設施體系,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建立在通過紐約進行美元結算的基礎上。所以,體系需要重建。”
多年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是美國稱霸全球的重要支柱之一。近期的種種跡象顯示,“梅普組合”不僅要實現俄羅斯經濟復興,還要在2020年進入世界經濟5強,而且看似有意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提出挑戰。
其實,早在普京就任俄總統初期就計劃打造“強勢盧布”,他在2004年的國情咨文中指出,“俄政府和央行已經把2007年前實現盧布可自由兌換作為工作任務,并完全有可能提前實現”。2006年7月1日,盧布實現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在強大國際儲備支撐下,盧布不僅經受住了考驗,而且表現不俗,盧布正在被看作是具有長期投資潛力的貨幣。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盧布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區域貨幣。在今年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勾畫了未來金融帝國的雛形:到2020年把莫斯科建成世界金融中心,盧布成為獨聯體區域貨幣。據俄經濟發展與貿易部預測,2020年俄天然氣出口將保持2800億立方米,如果都以盧布結算,這預示著未來國際貨幣市場將對盧布保持較高需求。“石油盧布”一旦成為區域貨幣,俄勢必將其進一步打造成世界貨幣,全面挑戰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
在“梅普組合”準備用“石油盧布”叫板“石油美元”的同時,俄羅斯也在減少對外貿易中用美元結算的比重。今年7月底,俄副總理謝欽訪華,與中國達成了擴大盧布和人民幣在雙邊貿易中結算的協議。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中俄貿易繼2007年達到創紀錄的482億美元后,今年1-9月貿易額達430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全年將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大關。要是以美元作為單一結算工具,中俄雙方的確要承擔很大成本。因此,俄專家普遍認為擴大使用本幣符合雙方的經濟利益。
實際上,對中國來說,用盧布結算并非什么新鮮事,中俄兩國從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啟動了中俄邊貿用盧布和人民幣結算的辦法。實際表明,中俄兩國邊境地區的企業對這種新型結算方式很感興趣,其中用盧布結算的數額大于用人民幣結算數額。此后,中俄兩國中央銀行增加了參與盧布和人民幣結算的各自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數量,并要求本國有關銀行在為對方銀行開設代理賬號時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此間專家認為,中俄邊境貿易使用盧布或者人民幣結算本身遵循自愿原則,但俄羅斯將在能源領域推行的盧布結算很有可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如果俄羅斯率先在能源領域推行盧布結算的方式,作為俄羅斯能源的進口國之一,中國將必須面對盧布結算的現實問題,結算方式的改變甚至會影響到中俄兩國正在進行的能源談判,因為兩國在啟動這項工程之前必須確定天然氣價格構成公式。此外,如果俄羅斯隨后將在武器出口領域推行盧布結算,中國支付需要的盧布量將會大幅上升,由此將引出中國是否需要適當儲備盧布的問題。